新冠病毒脂質外殼結構首次揭示
據(jù)25日發(fā)表在《脂質研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英國卡迪夫大學科學家首次詳細說明了新冠病毒脂質包膜的分子組成,并表示它可能成為抗病毒藥物的重要新靶點。
了解新冠病毒脂質包膜的構成可幫助實現(xiàn)選擇性的治療靶向,同時避免破壞宿主細胞膜。研究人員猜測,與刺突蛋白不同,包膜不會受到病毒突變的影響,所以它將是一個始終如一的靶標。
此次,研究團隊使用質譜儀創(chuàng)建了一張新冠病毒的脂質包膜的詳細圖譜,發(fā)現(xiàn)它主要由磷脂組成,但與健康的宿主細胞膜不同,它含有非常少的膽固醇。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有機會通過藥物治療靶向口腔中的病毒,而不會對人體自身細胞造成附帶損害。
此外,為了測試一種含有表面活化劑(一種破壞脂質的化學物質)的含漱液是否可降低口腔中的傳染性,研究人員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進行了一項小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
在這項試驗中,27名患者接受了4種不同類型的口腔漱口水中的一種。這4種漱口水中,兩種含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一種含有聚維酮碘,另一種含有生理鹽水。
試驗發(fā)現(xiàn),所有4種含漱口水在漱口后1分鐘都降低了唾液中的病毒載量。最有效的是含有CPC和肉豆蔻酸異丙酯的漱口水,接受該種漱口水的患者在初次沖洗后的60分鐘內,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口腔中存在活病毒。其他含有聚維酮碘或無菌鹽水等化合物的配方降低病毒載量的效果最差,僅在60分鐘時才顯著發(fā)揮作用。而含有CPC和苯甲酸鹽的漱口水沒有顯示出持久的效果,病毒載量僅在1分鐘內顯著降低,因為苯甲酸鹽降低了CPC殺死病毒的能力。這表明配方是“關鍵”。
研究表明,在醫(yī)療保健環(huán)境中,特定配方的漱口水可靶向脂質包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冠肺炎傳播,它也可能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等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有效途徑之一。
研究人員警告稱,漱口水不能針對下呼吸道中的任何病毒。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病毒是上呼吸道還是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實習記者張佳欣
(責任編輯:支艷蓉)